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后,所产天然气将通过海底管道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每年向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
国际油气价格有望下半年回落《中国油气蓝皮书》指出,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持续肆虐全球,世界宏观经济格局变化对全球油气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为中国油气产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氢能方面,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清洁氢能项目数量正迅速增加,各国相继出台具有实操性的氢能战略。
《中国低碳蓝皮书》认为,在全球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低碳能源产业依旧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在碳利用技术方面,中国每年大约只有14%的CO2排放被捕集,从而进行处理。核能方面,2021年全球核能产业发展放缓,在建核电机组主要集中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在低碳经济政策方面,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但这并没有影响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共同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雄心。预计中国低碳能源产业将迎新一轮发展据了解,《中国低碳蓝皮书》从4个方面对不同的政府政策及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在低碳金融政策方面,2021年11月1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英国格拉斯哥开幕。预计成品油供给继续保持增长,出口有所减少,需求保持低速增长,价格波动性增大。笔者认为,这既是全球能源转型的结果,也是全球权力转移的体现。
201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后,中美原油进口的差距不断扩大。在中东国家翘首以盼的新能源领域,中国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产能,是中东国家理想的合作伙伴。今年注定是中国与中东关系的大年。在投资领域,东升西降的态势同样明显。
2010年中国占中东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2.4%,2019年上升到5%。因不看好油气市场前景,近来欧美公司纷纷撤资。
2018年以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壳牌等美欧跨国石油公司已经出售281亿美元的资产,计划进一步处置300亿美元资产,整个行业的待售资产高达1400亿美元。(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根据欧洲委员会2050年碳中和规划,欧洲投资银行2021年开始不再投资石化能源产业。2020年,欧洲、美洲所有国家总共占沙特原油出口的19%,中国则占26%。
显然,中东也希望吸引中国投资。美国石油问题专家丹尼尔耶金就断言,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在全球权力格局中,石油进口国比产油国占据了更大优势。到那时,这将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或许未来某个时刻将是中国与沙特、俄罗斯共同协调油价,而不是美国。
美国是安全领域的主导者,留给中国参与的空间很小。中国也是中东原油的最大进口国,2020年日进口近500万桶,美国则为70万桶。
现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东国家纷纷在大国间两面下注甚至是多面下注,中国的伸展空间显著扩大。中东需要中国的市场、投资,中国需要中东的石油,中国与中东相互依赖。
2021年石油天然气上游投资3150亿美元,比前一年减少30%,比2014年峰值低60%。中东各国已经推出自己的新能源目标,埃及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2%,沙特到2030年达50%,阿联酋到2050年达44%。冷战时期结束后,中东曾经历过一个美国独霸的时代。然而,2021年底当美国认为油价过高时,拜登总统却没有给沙特、俄罗斯领导人打电话,而是通过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拉低油价。即使按最乐观的场景预测,2050年能够实现碳中和,全球每天仍需要2400万桶石油。显然中东与中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会逐渐增强。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关系升温的迹象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反衬下,这种东升西降的现象更加引人注目。2010年中国占中东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3.3%,2019年更上升到10.1%。
更为重要的是,当中国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时,石油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石油进口国的地位提高了。目前,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组件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风力发电机制造能力占50%,是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国,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锂电池产能占全球77%。
恰在此时,中国与沙特、俄罗斯越走越近。中国与中东相互依赖的程度持续加强,中国的运筹空间扩大,中国中东政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究其原因,近期美国与沙特、俄罗斯关系不断恶化,影响了三国之间的协调。2020年中国日进口原油约1085万桶,美国为587万桶。在国际石油市场转型的时候,国际政治格局也出现了重大变化。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弱,这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是在政治、军事和战略等各个方面。
在核电领域,美国本来技术领先,但是2007年以来就没有开发过新项目,现在国际市场上俄、中、法三国特别活跃。在这个过程中,中东因石油储量大、成本低、生产过程碳强度低而享有竞争优势,全球其他地方的石油会率先退出市场,中东市场份额反而会上升。
中东明显在偏离美国轨道,不论是美国的盟友还是对手都在向东看。2020年中东石油产量占全球34%,未来超50%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美欧企业垄断中东经济的上游产业,中国无缘置喙。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东产油国近来在进一步发展对华关系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在石油人民币、上游油气资产、长期大宗供油合同等领域均持开放态度。
另一方面,美欧对中东石油的需求快速下降。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石油的重要性固然有所下降,但中东仍然是石油市场上的最大玩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石油政治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大。2020年全球出现罕见的超低油价时,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给沙特王储萨勒曼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打电话,协商如何稳定石油价格。
能源转型是个漫长过程,煤炭取代植物燃料的主导地位历经200年,石油取代煤炭的地位用了100年。稳定国际油价需要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通力合作,1973年以来的历次石油危机中多数都是美国与沙特达成合作,通过减产或增产来调控油价。
阿联酋大学政治学教授阿卜杜卡勒克阿卜杜拉说,海湾国家对美国的信任正在流失。2009年以来中国投资可再生能源约9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的生产和使用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中东需要庞大的新能源产能,而中国具有明显优势。